保險常見迷思四:醫療險一定要買終身的
終身醫療險是台灣特有的商品。台灣推出這種商品,是因為行銷上的需要,而事實上也獲得了消費者的熱烈迴響。基本上,我發現台灣人對於「終身」這兩個字有強烈的心理需求。不管是「終身保障」或者「終身領回」都有強烈的偏愛。但是這也反應了台灣人的弱點:台灣人往往忽略了貨幣的實際價值會隨著時間貶值的事實【jack註:因為有通貨膨脹】。
終身醫療險的賣點在於:人年紀愈大,生病的機率愈高。尤其現代人年齡愈來愈長,活超過 75 歲的機率很高。如果 75 歲之後要住院,卻沒有醫療險可以理賠,那保險費豈不是白繳了?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。但是如果理財規劃這麼簡單,那國外的消費者就不用一年花幾萬元請理財顧問做理財規劃了。
終身型醫療險有兩個很大的問題:首先,貨幣隨時間貶值,等您年老之後,一天兩、三千元的理賠根本無法解決您的醫療問題。其次,終身醫療險的保費太貴了。
在貨幣的時間價值上面,相對於終身醫療險,台灣已經有保障到七十五歲的定期醫療險,終身醫療險真正的不同點在於七十五歲之後的醫療保障。如果您現在三十五歲,那麼這就是四十年後的事情了。如果住院費用一年調 3%,四十年後,住院的費用會變成現在的 3.26 倍。也就是說,如果您投保的金額是一天兩千元,那麼四十年後,您領到的錢只相當於現在住院一天 613 元(2000/3.26)的理賠。請問一天 613 元能住什麼病房呢?而一年 3% 還只是考慮通膨的一般狀況而已。萬一健保破產,可以想見的,住院的費用還會更高。
其次,保險迷思二已經提過,凡是終身型的保險都牽涉到投資的問題。而終身型醫療險一定是傳統型保單,因此它的投資報酬率很低,相對地,保費就要收很高。以南山人壽的產品為例,35 歲的男性,投保一天日額兩千元,保費年缴的話每年要繳 61,460 元(繳費二十年)。同樣的保費,如果我拿去投資共同基金,假設一年 6% 的報酬率就好,75 歲的時候,我已經儲備好了 768 萬台幣的醫療準備金了!壹張住院一天兩千元的醫療險保單,跟一筆 768 萬的醫療準備金,兩者選其一,您要選哪個?
最後,在保險司【jack:現為金管會保險局】的壓力下,現在大部分終身醫療險都已經改為「帳戶制」。以南山的保單為例,理賠金總共就是兩百萬元。如果醫療理賠超過兩百萬,保單就只賠到兩百萬為止;如果過世之前的醫療理賠不到兩百萬的話,剩下的金額也會在過世的時候理賠給客戶。其實,這已經不是醫療險了,而是「可提早給付的終身壽險」。今天我買終身醫療險,希望保障的是四十年之後的醫療保障,但是如果萬一我體弱多病,在未來的四十年之內常常住院的話,有可能我七十歲的時候,這張終身醫療險就已經超過上限了。於是乎產生一個很荒謬的結果:70-75 歲之間,「終身」醫療險可能已經超過限額不能理賠了,而定期醫療險反而還可以理賠。而 75 歲之後,則兩張保單一樣都不理賠。既然如此,那我還買這張「終身」的醫療險幹嘛?
所以,別再把老年之後的醫療保障寄託在終身醫療險這種「華而不實」的保單上面了!老年之後,無論是醫療保障還是生活保障,都只能靠年輕時好好賺錢跟投資。無論保險公司或者我們「大有為」的政府,都不可能扮演一個「救世主」的角色來解決這個社會的老年問題。Be realistic!
【jack補充:即使客戶買到的是無理賠上限的終身醫療險,仍然會有貨幣隨著時間而貶值的事實,且終身醫療險皆為日額型,遇到較重大的醫療事件,根本就無法應付,與保險強調的損失填補原則而言是杯水車薪的。規劃醫療險應以實支實付之醫療險(仍有當次住院最高額度限制,但額度通常很高,以ING安泰產品為例:男性35歲購買計畫B年繳5161元è平準式保費,其每次住院最高可理賠達140萬元,就比終身醫療險好太多了)為主,終身醫療險為輔,千萬別主客異位了!】
留言列表